鄉村振興丨做麗水青山的“運營商”
導語
農業品牌化建設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抓手。近日,《中國名牌》雜志刊發了數篇聚焦于鄉村振興和區域品牌的文章,其中多個是由浙江永續農業品牌研究院團隊擔綱其品牌戰略規劃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如安吉白茶、麗水山耕、鹽池灘羊等。因此,本網站特轉發《中國名牌》雜志的該系列專題文章,今日為第二篇《做麗水青山的“運營商”》,講述“麗水山耕”的品牌發展歷程。“麗水山耕”由浙江大學CARD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主任、浙江永續農業品牌研究院院長胡曉云主持規劃,是全國首個覆蓋全品類、全區域、全產業鏈的地市級農業區域公用品牌。
浙江麗水,九山半水半分田,這種地形結構造成了麗水農業多、小、散的境況,但也因此讓當地農業有了更多的發展空間。經過綜合考量,麗水決定發展生態農業,為麗水經濟社會的發展趟出一條路,于是“麗水山耕”應運而生。“山”是麗水的地貌特征,山珍農產品數不勝數;“耕”意味著麗水農產品精耕細作。
在品牌打造過程中,“麗水山耕”+縣域品牌+企業品牌的母子品牌戰略是一大亮點。麗水物產豐富,云和雪梨、龍泉金觀音、縉云麻鴨等19個產品被評為地理標志產品。麗水通過引導地標品牌及農業主體加入“麗水山耕”品牌體系,實現公用品牌作為“母品牌”,加盟企業品牌作為“子品牌”的雙商標運營模式,有效增加農產品的信譽度和附加值,形成“平臺+企業+產品”價值鏈,實現利益均衡分配。
“麗水山耕”區域公用品牌從無到有,一路走來并不平坦。“長期以來,因為麗水經濟發展滯后,麗水人總感覺自己低人一等,但這次麗水人挺直了腰桿,決心以個性化差異化取勝。品牌創立初期,麗水農投公司上至領導、下至普通員工全都去跑市場,站街頭售賣、宣傳產品是常有的事兒,大家因為‘麗水山耕’產品價格高也遭受了不少冷嘲熱諷。”這些經歷讓麗水市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品牌管理部部長孔靖雯至今難忘。“如今的‘麗水山耕’品牌都是一步一個腳印兒闖出來的!當初嘗了多少艱辛, 如今就收獲多少成就感和驕傲。”
“品牌創立之初,就得到了政府在品牌傳播上的大力支持,時任省委書記夏寶龍曾協調浙江衛視在黃金時段免費幫我們提供半年的廣告宣傳。” 孔靖雯告訴《中國名牌》記者。
“明者因時而變,智者隨事而制”,面對新時代下快速變化的傳播形式, 麗水山耕除了利用好“兩微一抖一快手”平臺,還成立了麗水山耕品牌傳播有限公司,深挖農業文脈、加強創意策劃、新媒體運營。注重品牌文化挖掘也是“麗水山耕”在品牌打造過程中總結出的經驗。
孔靖雯表示:“如今,有品質、有顏值、有驚喜、有內涵的農產品才能夠更好地商品化。為此,我們自2019 年開始連續舉辦麗水山耕獎農業文創大賽,集納優秀的農產品文創作品,讓更多農人清楚文創和產品怎么做。相信未來這些文創資源商品化轉化,一定會對麗水山耕農產品商品化提供有力支撐。”
據了解,為賦予“麗水山耕”更多的文化價值和生命力,促進農旅融合發展,“麗水山耕”還推出麗水山景、麗水山居、山耕家宴、山耕集市等系列融合產品。
自2014 年9 月“麗水山耕”品牌推出以來,其對于賦能生態產品、推動產業發展、農民增收帶來巨大影響。2020 年,麗水全市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37 元,同比增長7.8%, 品牌溢價作用顯著。
對比品牌打造前后麗水的發展面貌,如今麗水和麗水的農產品不再“養在深閨無人識”,獲得了越來越多都市人的喜愛,不負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麗水來說尤為如此”的重要囑托,將生態優勢最終轉變成了生態經濟。
未來,麗水山耕將繼續通過品牌賦能助力鄉村建設,做麗水青山的“運營商”,既輸出麗水農耕文化,又輸出麗水生態精品產品,以品牌助力鄉村振興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中國名牌》 湯悅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