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云:中國農業品牌建設的五項基本突破
當前,中國農業品牌建設,需要根據農業產業特別是中國農業的特殊性,實現五個基本突破:
1.打破單一的工業思維局限,遵循農業產業特征,創建區域公用品牌與企業(產品)品牌互動共贏模式。
農業產業,特別是中國農業產業的區域化特征顯著,組織化程度較弱,應當打破單一的工業思維局限,針對并遵循中國農業產業特征,借助區域整合力量、區域聯動價值,創造區域公用品牌與企業(產品)品牌互動共贏的模式。
2.打破機械的行政區劃疆界,遵循農產品生長特征和區域文脈特征,創建跨區域、集聚共性特征的強勢品牌 。
以往,中國農業的品牌建設,多以縣域及以下區域為基本范疇 ,機械實施“一縣一品”、“一村一品” ,造成了如今品牌多而雜、小且亂的局面。應當根據農產品的生長特性,區域文脈特征,打破機械的以“村”、“鄉”、“縣”為區域范疇的行政劃分習慣,集聚農業地理文化共性、優勢產業帶資源,創造跨區域、集聚效應的強勢品牌。
3.打破唯規模量化模式,遵循生態鏈原則,創建強弱、大小、虛實、功能互補共贏的科學品牌生態系統 。
以往,市場上更多的是著眼于龍頭企業的老大定位,未來,當正視品牌消費、互聯網消費中“去中心化”的多元個性消費趨勢,遵循生態鏈原則,立足資源稟賦,建設可持續的品牌生態系統,形成有機、有效、互補共贏的品牌生態鏈。
4.打破農業第一產業的傳統定位,遵循產業鏈互動原則,使農業真正成為區域經濟的原生動力,使農業品牌成為國家品牌與產業聯動的支柱體系 。
農耕文化,是中國乃至世界的原生文化;農業產業,是中國乃至世界的原生產業。農耕文化是現代文明的母親,農業產業是現代產業的父親,其所具有的原生動力、原生價值,是現代文明、現代產業的原生基因。不拘泥、不限制,打破對農業產業的傳統定位,遵循產業鏈互動原則,通過品牌戰略,激發區域經濟的原生動力,使農業品牌真正成為國家品牌與產業聯動的自主體系。
5.打破農業產業的傳統交流格局,遵循品牌傳播原則,以現代品牌的方式進入消費市場,贏得消費者心智。
傳統農業“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生存方式與交流模式,與當代的傳播環境、溝通需求已然格格不入。應當打破傳統的交流格局,遵循品牌傳播原則,借助現代元素與現代技術,利用符號傳播、文脈傳播、場景體驗傳播、媒體互聯傳播、消費體驗傳播等,擴大品牌知名度、提升品牌好感度、增強品牌互動性,讓農業及其品牌真正走進消費者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