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邊緣化到成為發展熱潮,柿餅是如何“翻身”的?
來源:本站 更新時間:2020-04-14
我國是柿子的原產地,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人就有食用柿子的傳統。但由于柿子成熟后太過軟嫩,一不小心就可能“碰壞”,相比其他水果顯得“嬌貴”很多,早期柿子只有帝王們才有資格享用。為了鎖住柿子的美味,智慧的國人發明了柿餅,將新鮮柿子晾曬凝霜后,做成吊柿餅或者扁柿餅,不僅耐存儲,味道也變得更加甜美軟糯。如今的柿餅,已成為深受國人喜愛的時令小吃。

圖源 百度百科
柿餅口感甜糯,加上“事事如意”等美好的寓意,兼具食用與文化價值的柿餅深受國人喜愛。陜西、山西、山東、廣西等地,均具有上千年的柿餅生產歷史。每逢深秋時節,漫山遍野晾曬的火紅柿餅,為千家萬戶帶來甜蜜滋味。近年來,柿餅產業也格外紅火,關于柿餅在電商平臺大賣,或是大力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新聞報道屢見不鮮。然而多年以前,柿餅一直被視為“雞肋產業”。從消費特點上看,作為一種零食、小吃類食品,相對于新鮮果蔬的消費頻次會比較低。并且柿餅含糖量高,口感甜,在消費喜好上存在局限性。從生產特點上看,原先柿餅主要通過家庭手工作坊制作,費時費力費工,并且難以進行標準化生產,加之生產的季節性很強,保存銷售周期很短,產銷壓力極大。種種原因之下,柿餅產業越來越“不討喜”,邊緣化現象日益嚴重。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經歷漫長的低谷期之后,近年來柿餅產業重新找回了春天。根據百度指數,2011-2020十年間,“柿餅”關鍵詞的搜索指數呈現有規律的波狀起伏,波峰整體上升。數據一方面可以看出柿餅的時令性消費特性,另一方面也表明,消費者對于柿餅行業的關注度正在穩步上升。

數據來源:百度指數
圖中數據顯示,自2016年開始,柿餅產業的關注度開始逐漸攀升,這極大程度上得益于部分柿餅品牌帶來的行業發展熱潮。其中,富平柿餅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提升品牌聲勢,我們認為富平柿餅主要走對了“內+外”兩條關鍵道路。對內,產業升級。發展過程中,富平縣擯棄了傳統的家庭式作坊,轉而配備先進的柿餅加工設備,形成集中的大型柿餅加工廠,不僅提高了柿餅的質量,更加快了柿餅制作的效率。對外,品牌觸電。在柿餅電商發展道路上,富平走在前列,甚至從某種程度上,富平柿餅引領著柿餅電商化的道路。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搜索“柿餅”,前三個關聯詞皆出現“富平”。百度、知乎、新浪微博等平臺也都是富平柿餅的佳話。能達到目前的成就,與富平柿餅網絡營銷采取的幾種“打法”密切相關。柿子是富平縣脫貧攻堅的重要產業,政府牽頭積極與云集微店等電商平臺合作,讓更多農戶自主線上售賣,以此激發生產積極性,創造出“全民賣柿餅”的紅火。細觀富平柿餅的網絡營銷策略,基本從自然條件與制作工藝兩方面出發,將柿餅打造成一個自然區位得天獨厚、制作工藝傳統安全的產品。此外突出強調富平柿餅的差異化口感,用“甜糯”、“流心”等概念定義高端柿餅。

作為季節性的食品,柿餅在一年中通常只有3個月銷售期,剩下9個月都是“空窗期”。對果農來說,這原本是生產劣勢,但富平柿餅通過營銷手段,將產品劣勢轉變為一個新“賣點”,打造產量少因此供不應求的現象,以“饑餓營銷”的形式獲得更高的產品溢價。

在2019年度“中國農業品牌百縣大會”上,富平柿餅榮獲“中國農業品牌建設學府獎”優秀品牌案例獎。

我國柿樹種植地域廣,除陜西富平以外,還有不少地區生產柿餅。在產業發展的過程中,不同地區根據自身資源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以山東臨朐縣為例,一個名叫“隱士”的小山村,繪制出產業“微笑曲線”,通過探索柿子精深加工,打造“柿文化”、“電商+柿餅”等路子延展附加值,掣畫出了一條以柿子種植、產品加工、農業開發、旅游休閑為一體的U形“微笑曲線”,從一個原有的省定貧困村成為了年產柿餅300萬斤、年產值3000多萬元的鄉村旅游知名村、柿餅生產模范村。近年來,隱士村緊抓全縣全域旅游的好機遇,借助美麗鄉村建設,突出“隱、柿”理念,投資打造村史館、土特產超市、精品民宿等基礎設施,建成了江北最大的景觀柿子晾曬基地—隱士產業園。由村兩委牽頭建立了隱士生態旅游度假網站和淘寶網店平臺,柿餅產品遠銷韓國、日本。從2015年村里成立第一家村級電商平臺,到如今村內已發展電商經營戶達60余家,每年可銷售柿餅近40萬斤,線上年產值可達1000萬元以上。電商發展也帶動了村內柿子酒、柿子煎餅等一系列柿子加工產業的興起,目前全村建起了柿子酒加工作坊3家,柿子煎餅加工戶30余戶,集中加工點2處。“電商+柿產品”模式讓零散加工戶獲得收益的同時,也讓隱士的知名度不斷提升。不論是富平柿餅,還是臨朐隱士柿餅的成功,都印證了品牌化對于農業產業的重要價值。銷售價位便是其最直觀的體現,在電商平臺上,富平柿餅的均價在30元/斤左右,比普通柿餅的價格高出2-3倍。
隨著市場的熱度提升,廣西恭城柿餅、平樂柿餅,山東青州柿餅等傳統柿餅產區也在煥發新的活力。不過,對于全國眾多柿餅生產區的品牌而言,要想順勢而上,成為強勢品牌,也不是一件易事。對此我們提供一些微薄之見,供各品牌參考。首先品牌應注重差異化的打造。以口感為例,不同產區的柿餅甜度有所不同,所對應的消費群體也存在細分。品牌在進行產品特征宣傳前,應當充分調查消費市場情況,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宣傳資源的浪費。其次,品牌應樹立獨特的形象。找到定位以后,需要逐步進行品牌形象的更新。目前電商平臺的柿餅品牌形象龐雜,個體戶、企業各種商標五花八門,缺乏記憶點,消費者對區域農產形象的認知尚處于模糊階段。此時正是各品牌通過獨特的、令人過目難忘的品牌形象,搶占消費者心智的最好時機。第三,加強產業管理。品牌完成了基礎的定位和形象設計以后,面對后續的傳播運營,則需通過制定形象應用規范、品質監管條例等,為品牌落地提供有依據、有理論、有政策的支持。真正將柿餅作為品牌來運營,而不是以傳統的微商產品、土特產模式賣。
【大中小】 【打印】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