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香榧立新標
發布《楓橋香榧生產加工技術規范》團體標準、建設質量追溯體系……日前,香榧質量標準深化提升媒體推薦會在諸暨趙家鎮舉行。
趙家鎮,這片擁有千年香榧種植歷史的土地,孕育了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會稽山古香榧群的核心資源,擁有千年以上古榧樹2700多棵。
“古樹香榧不僅是產業,更是文化和家園……我們接過的是自然的饋贈,扛起的是產業振興的重任,讓趙家古樹香榧香飄世界。”趙家鎮黨委書記俞燕在會上這樣表示。
打造公用品牌,建立質量追溯體系
“我們總是很快,而它們一向緩慢。如果你正過著二倍速的人生,不如去看一棵樹。”這是第二次全國古樹名木保護科普宣傳周主題紀錄片的結語。
媒體推薦會當天,記者來到香榧國家森林公園,實地探訪樹齡1380年的“香榧王”及周邊古樹群。只見千年香榧樹佇立在蒼翠的山巒間,細長的香榧枝葉散開如春日的華蓋,彌漫著厚重歲月沉淀的氣度。
走近看,可以發現“香榧王”樹干上的溯源碼。掃一掃,手機立即顯示該樹的位置、生長環境及所屬農戶信息。記者了解到,目前“香榧王”所在的馬觀音山上,已有94棵樹齡超過千年的古香榧樹信息錄入云端數據庫——在古樹信息板塊,能看到古香榧樹的生長環境照片、樹齡、位置、氣候、土壤等信息;在溯源信息板塊,可以看到古樹香榧生產加工流程及出廠檢驗記錄。
“去年,諸暨明確了創建并發展‘趙家古樹香榧’公用品牌的思路,并通過‘龍頭+強村’的模式,結對共創、聯合運營,為企業和農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諸暨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孫永祥介紹,古樹香榧質量追溯體系采用GS1(國際物品編碼組織)全球統一標識體系下的GM2D(全球二維碼遷移計劃)標準,讓每一顆香榧果從采摘到銷售的全流程信息透明可查,逐步形成“符合標準即為古榧”的品質承諾標簽。
穿越風霜雨雪,古樹不再是“沉默的資源”,而是可溯源、可體驗的文化IP。目前,該追溯體系已應用在趙家鎮的部分古香榧樹上,并將向諸暨全市推廣,讓古香榧樹都擁有屬于自己的“數字身份證”。
發布團體標準,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社會各界的推動下,趙家鎮的每一棵古香榧樹,都將“老有所依”。事實上,對優質香榧的保護與“正名”,背后有著更深的考量。
“隨著諸暨周邊香榧產業規模逐漸擴大,香榧產量激增,市場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苗頭。一些基地香榧以低價沖擊市場,而古樹香榧的?品質價值、文化價值?卻沒有得到充分釋放。”在俞燕看來,守住這份自然的饋贈,自己與有榮焉,更感責任在肩。
除了溯清源頭,還要立好標準。在媒體推薦會上,《楓橋香榧生產加工技術規范》團體標準正式發布。“這是一次對古樹香榧種植、采收、加工的全鏈條‘立標定規’。”諸暨市香榧博物館館長徐鐵平介紹,該標準由浙江省農產品質量安全學會歸口,諸暨市香榧博物館、楓橋香榧協會、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等多家單位聯合起草,將傳統工藝量化在技術參數、種植管理、病蟲害防治、加工工藝等環節。
在徐鐵平看來,團體標準的正式發布,更為重要的是改變消費者的觀念,將高端產品與古樹香榧、楓橋香榧等區域公用品牌深度綁定,形成優質優價的市場認知。比如對于不符合標準的低質產品,限制其使用區域公用品牌,使其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這種情況下,行業洗牌是標準化進程的必然結果。“不過,相關部門可通過合理緩沖和資源整合來引導行業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徐鐵平說。
千年香榧立新標,背后是一個目標明確、環環相扣的改革鏈條。值得相信的是,它們會在更多人的接力守護下,指向一個更加明亮的未來。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