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池縣:山海情深 攜手共富
山海協作、同心奔赴,千里相攜、共創未來。今年以來,鹽池縣持續優化并深化閩寧協作工作機制,聚焦特色產業升級、產業集群構建、消費幫扶助力農民增收、勞務協作提效等“四項行動”,對標產業融合發展、鄉村全面振興、民族團結進步等“三個新樣板”,全力推動閩寧協作向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發展邁進。
2月21日,在鹽池縣閩寧協作倉儲電商物流配送中心,傳送帶“嗡嗡”作響,掃碼槍的“嘀嘀”聲此起彼伏。數十名身著工裝的快遞員穿梭于堆積如山的包裹間,指尖翻飛分揀貨物。這個占地3000平方米的共配中心,由灘羊集團借助900萬元閩寧幫扶資金傾力打造,現已成為鹽池縣物流配送的重要樞紐。該中心日均郵件分揀量約6000單,高峰期日分揀量可高達9000至10000單。
為提高電商物流分揀中心專業化運營水平,打造輻射周邊省份、縣區的區域物流集散中心,該共配中心由灘羊集團與中國郵政鹽池分公司合作運營。寧夏鹽池灘羊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經營管理部部長王玉珍表示:“我們全力推動電商物流分揀中心做大做強,郵件年增長量達到15%以上,并給予縣內灘羊肉銷售企業、養殖戶1-2折的運費優惠,大幅降低物流運輸成本,每年優惠50萬元以上,切實為企業發展和養殖戶增收‘減負’。”
在花馬池鎮佟記圈村,5座銀白色大棚在戈壁灘上格外醒目。拉開門簾,濕熱的水汽裹挾著西紅柿的清香撲面而來,棚內藤蔓攀爬,草莓、西紅柿長勢喜人,已然成為該村家門口就業的“致富果”。這一切的成就,離不開閩寧協作的支持。
過去,佟記圈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來源較為單一,產業發展緩慢。為發展壯大村集體,拓寬村民增收渠道,2023年,該村積極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爭取閩寧幫扶資金500萬元,全面建設鄉村振興示范村,新建5座日光溫室并全部種植草莓和西紅柿。如今,這些大棚年產量約3萬斤,為村級集體經濟增收27萬元。
近年來,佟記圈村依托閩寧協作項目,積極探索建立“支部+企業+農戶+訂單”的經營發展模式,突出落實項目聯農帶農機制,拓寬本村農戶增收渠道,促使群眾收入穩步提升。
“通過雇傭本村脫貧戶進行大棚種植,每年用工100人次,戶均可增收2000元至3000元。”鹽池縣花馬池鎮佟記圈村村委會副主任王海瑞說道。
看著村民們日益豐盈的腰包,王海瑞滿懷信心地表示:“下一步,我們將持續種植高端反季節蔬菜水果,全力挖掘大棚的最大經濟效益,力爭使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30萬元,助力當地脫貧戶增收致富。”
2024年,鹽池縣共投入閩寧協作資金4980萬元,實施了閩寧示范村鞏固提升、產業發展、農村勞動力培訓與轉移就業、能力提升等8類24個項目。今年,該縣將繼續打造閩寧協作升級版,奮力譜寫閩寧協作新篇章,續寫新時代的山海情深。(記者 馮榮 見習記者 周志敏 李金汰)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