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深耕“甘味”品牌 賦能鄉村振興
隴南,地處秦巴山區、青藏高原、黃土高原三大地形交匯區域,是北緯33度線上的綠色寶庫,獨特的地理氣候特征孕育了豐富多樣的農特產品。
近年來,我市構建起“藥椒油核畜、果菜菌蜂茶”現代化多元山地特色產業發展體系,已認證321個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聚力7條農業產業鏈推進“甘味”品牌建設,累計培育9個“甘味”區域公用品牌和99個企業商標品牌,入選數量位居全省第一。
2024年,隴南“甘味”農產品銷售額成功突破40億元,出口額達6.1億元,同比增長57.3%。亮眼成績的背后,是我市深入踐行生態隴南、綠色發展理念,全力打造“甘味”品牌,賦能鄉村振興的不懈努力。
“甘味”,這一承載著甘肅農產品上乘品質與鮮明特色的金字招牌,其影響力正在不斷擴散。在充分激發品牌聚沙成塔、攥指成拳的磅礴效能上,隴南蹄疾步穩、步步鏗鏘。
高位謀劃,政策為品牌護航
當下,農業經濟正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農產品品牌建設已成為提升區域農業競爭力、助力農民增收的關鍵所在。
“甘味”農產品品牌,是我市農業的核心標識,其茁壯成長、發展壯大的歷程,離不開高瞻遠矚的謀劃布局,以及一系列強有力政策的保駕護航。
實踐中,我市依托資源稟賦高質量推進特色山地農業發展,借力政策機遇和各級平臺節會,多方發力提升品牌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以“甘味”品牌為牽引,帶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去年以來,市縣(區)均成立“甘味”品牌培育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建立“政府背書+企業主體+協會運營”協同機制。構建以省級“甘味”品牌為統領、市縣區域公用品牌為支撐、企業商標品牌為核心的“甘味”品牌三級培育體系。
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將“甘味出隴”確定為重點工作任務,建立臺賬,跟進督辦。制定《隴南市“甘味出隴”實施方案》,每年對品牌建設給予獎補。市級籌措資金577萬元,縣(區)落實“甘味”品牌建設資金300余萬元,全部用于“甘味”品牌培育、宣傳推廣和線上線下營銷活動。
為進一步加強特色山地農業的發展保障,出臺了《隴南市山地農業引導發展資金管理辦法》及產業鏈建設方案,構建特色山地農業組織保障體系和利益聯結機制。緊盯“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延伸產業鏈條,推動農產品多層次利用、多環節增值、多業態融合。
憑借優良品質與嚴格品控,眾多“甘味”農產品入選各類權威名錄和品牌榜單,有力推動了我市乃至全省農業品牌化進程。
“禮縣大黃”“武都花椒”“成縣桔梗”“康縣黑木耳”“成縣核桃”入選全國名優特新農產品名錄,“康縣太平雞”入選全國特質農產品目錄,“隴南油橄欖”榮獲全省首個“氣候好產品”認證標志;
隴南“羌源味到”“圓根香”“西北山川”3個品牌入選“2024農業百強標志性品牌”,“南秦嶺”“天境文縣”“巧西和”入選“2024中國區域農業形象品牌影響力指數”;
“武都花椒”入選2024年農業品牌精品培育名單,6家隴南“甘味”品牌企業入選“東西協作消費幫扶甘味農產品直采基地”。
這些沉甸甸的榮譽與成果,不僅是對我市“甘味”農產品品質的高度認可,更是充分彰顯了隴南農產品在全國乃至更廣闊市場上強勁的競爭力與獨特魅力。
“我們將持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不斷探索創新農業發展模式,積極引入先進技術與理念,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為‘甘味’品牌注入持久活力。”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邱曉旭說。
產業升級,夯實品牌根基
春日文縣,一壟壟茶樹沿著山坡蜿蜒鋪展,嫩綠的茶芽在溫潤的春風中悄然生長,散發著清新的香氣;
盛夏武都,馬街沙坪流域漫山遍野皆被蔥郁綠意籠罩,一望無際的萬畝花椒種植基地,椒樹枝繁葉茂,顆顆飽滿;
金秋禮縣,一顆顆蘋果掛滿枝頭,紅得奪目,湊近細聞,還能嗅到那淡淡的果香,清新而又甜蜜;
冬季兩當,成排連片的現代日光溫室中培育出的菌菇,形態飽滿、品質優良;
……
每個季節,這片土地都以它獨特的物產饋贈著勤勞的人們,每一寸土地都孕育著生機與希望。
品牌的發展來源于產業的支撐。我市強化扶持力度,將特色產業提質增效納入鄉村振興重點指標調度清單。2024年,安排中省財政銜接資金18.39億元用于產業發展,占資金總量的63.15%,市財政安排4000萬元引導資金,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
以“甘味”品牌建設為契機,全市推動山地農業向規模化、現代化、集約化轉型。目前,全市認證有效期內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達321個,認證登記面積477萬畝,占全市耕地面積的64%,且近五年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9%以上。
同時,完善的保障設施也為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全市已建成682座農產品冷藏保鮮庫,容量188萬立方米,配套40輛冷藏車,建成12個縣級寄遞共配中心、3167個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等,暢通了農產品出村進城的雙向通道。
為提升“甘味”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我市借力中央和省級新媒體平臺講好品牌故事。在央視頻客戶端開展的《人在草木間》隴南茶產業宣傳直播,吸引了144萬人次觀看。累計在中央、省級媒體發稿45篇,市縣級媒體發稿268篇。
創新營銷,暢通銷售鏈條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件件“甘味”農產品憑借其獨特品質,從隴南的田間地頭走向全國各地,映照出廣闊的消費市場,讓更多人品嘗到了來自隴南的獨特風味。
我市緊握機遇,以果敢的行動與創新的思維,在農產品銷售渠道上精耕細作,為“甘味”農產品搭建起了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的銷售體系。
線下直營全面覆蓋。我市推行“六覆蓋、兩倡導”,在機場、車站、景區、超市、酒店、高速服務區等設置“甘味”展銷專柜,九縣區城區設專營門店,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開設42個域外門店,2024年銷售額突破40億元。
線上電商強勁發力。依托阿里巴巴、天貓、抖音、京東等平臺,構建“產業+農戶+合作社+網店+平臺+市場”銷售模式,通過直播帶貨、同城配送擴大線上規模。舉辦在線營銷培訓班,2024年帶動31萬人電商創業就業,建成32個直播村、57個直播基地,電商銷售額達80億元。
跨境銷售強勢崛起。2024年隴南“甘味”農產品出口額達到6.1億元,同比增長57.3%。在俄羅斯和吉爾吉斯斯坦創建“甘味”海外倉(店)4個。邀請天水海關及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專家深入我市培訓解答海關備案等外貿難題,幫助企業實現出口突破。
與此同時,我市主動參與中部投資貿易洽談會、中部農博會、重慶火博會,開展“隴貨入青”“隴貨入粵”“甘味入魯”“甘味品牌走入長三角”、青島2024年“消費幫扶月”等“甘味出隴”活動,300多種隴南優質農特產品“南下”“東進”,受到市場熱捧。
如今,“甘味”品牌已成為隴南的一張亮麗名片,引領著特色農業產業蓬勃發展,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循道而行,方能致遠。站在新的起點,我市將繼續深化“甘味”品牌建設,挖掘生態資源潛力,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書寫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