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閑林龍井 一杯好茶”活動啟幕
春日的閑林,茶山疊翠,云卷云舒。3月29日上午,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閑林街道樺樹村村委,一場以詩為媒、以茶會友的春日雅集拉開帷幕。主會場內,身著漢服的主持人手持折扇,與身著茶農服飾的小學生并肩而立,朗聲誦讀:“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古箏聲悠揚,杜牧的《江南春》與白居易的《山泉煎茶有懷》交織成詩畫長卷,將現場觀眾引入“茶山誦春”的意境。
鏡頭切換,大屏幕上同步呈現分會場畫面:云棲村的茶農迎著日出采下第一捧嫩芽,樺樹村的獅山步道游人如織,西溪源村的洞山美術館與青翠茶園相映成趣。笛簫聲里,朱熹的《春日》與黃庭堅的《品令·茶詞》隨風入耳,三處茶山的春色與詩意,在“一詩一茶一山水”中徐徐展開。
一片綠葉托起“共富夢”
“閑林的春天,是茶香氤氳的春天,更是共同富裕的春天。”閑林街道黨工委書記許正良在致辭中道出活動深意。近年來,閑林街道以“一片葉子”撬動鄉村振興,通過整合茶資源、吸引人才返鄉創業、積極開展農民素質教育培訓、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讓昔日“藏在深山人未識”的茶山,蝶變為“林下生金”的生態經濟樣板。街道探索了扶持政策,建立健全投資茶產業激勵機制,在茶產業培訓的運作過程中,構建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產、制、銷一體化”的新型模式,開展茶葉標準化生產加工、手工茶葉炒制、初中級茶藝師等培訓,截至目前,已培育出百余名專業茶葉品鑒師、數十名電商直播能手。
活動現場,“閑茶共富”簽約儀式成為焦點:余杭農商行閑林支行與云棲村達成金融助農合作,千島湖原水公司為樺樹村引入生態旅游開發資源,華夏優途文旅集團與西溪源村簽約打造茶旅IP。“從資金、技術到市場,多方合力為茶產業插上騰飛之翼。”一位茶企代表感慨。
隨著十位身著霓裳的茶禮使者款款登臺,“閑林茶禮”走秀將活動推向高潮。從手工炒制的明前龍井到融合現代設計的茶器禮盒,十件茶禮承載著傳統技藝與創新思維的碰撞。茶企代表陳師傅捧起一罐新茶感慨:“從炒制到包裝,我們堅持手工技藝,只為留住這口‘春天的味道’。”
在十大茶禮中,胡家嶺十三戶的故事尤為動人。云霧深處的胡家嶺,僅剩十三戶茶農世代扎根,他們以雙手丈量時光,用血脈守護一片青綠。茶簍里盛著祖輩的叮囑,茶香中飄著童年在山間奔跑的回聲。自南宋茶事興盛至今,他們依然遵循“手工采摘、人工除草”的古法,用一雙手守護百年茶山,一顆心傳承千年茶魂。
另一品牌古月太公的背后,是守茶人胡興華的堅守。2010年,他組織25戶茶農成立合作社,統一傳授古法技藝;2015年,其茶葉通過歐盟出口檢測,成為胡家嶺茶葉出口的破冰者。而福慶叔叔則深耕有機茶領域,120畝茶園深藏午潮山國家森林公園,堅持“天然化種植”,以“健康、環保、安心”的匠心,為茶客奉上大自然的純凈饋贈。
一組路線解鎖“茶香新玩法”
如何讓茶香飄得更遠?閑林街道當天發布的“享春路線”給出了答案。
三條主題線路將茶山、古村、步道、民宿串聯,打造“可游、可品、可宿”的沉浸式體驗。在“漫游觀湖聞茶香線”,游客可漫步象山步道俯瞰閑林湖“超級大碗”,到旗槍茶園親手炒制新茶;而“晨光茶園慢生活線”則讓人凌晨登大朗山追日出,午后在老街茶館“偷得半日閑”;文藝青年更偏愛“治愈小清新線”,洞山美術館的鏡面桌、晴山咖啡的特調飲品、綜藝取景地“如是山丘”民宿,成為朋友圈的打卡熱點。
一杯好茶叩響“品牌強音”
活動現場還正式發布了“閑茶矩陣”品牌。隨著大屏幕上茶葉圖案漸次點亮,閑林龍井的區域公用品牌標識和“閑林龍井一杯好茶”的醒目標語躍然眼前,宣告閑林龍井從地域品牌向產業矩陣的跨越。隨著一聲鑼響,主會場與三處茶山分會場同步開啟開采儀式,茶農們身著統一藍布衫,手指翻飛間,一芽一葉落入竹簍,鏡頭記錄下“春日采茶忙”的詩意畫卷。
接下來,閑林街道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擴大閑林龍井品牌影響力,深化“茶+旅游”“茶+文化”“茶+科技”產業模式,為余杭建設杭州城市重要新中心注入綠色動能。春茶已醒,只此青綠;共富路上,閑林正以茶為筆,繪就一幅“幸福和美·善治閑林”的新時代畫卷。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