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白茶產業創新發展 多方合力共繪新篇章
晨霧漫過太姥山麓,漫山茶樹吐露新綠,千百年來白茶樹總在清明前后舒展嫩芽。如今這片土地正悄然蛻變——老茶農感知茶葉溫度的手,開始觸碰智能溫控儀;晾曬白毫銀針的竹篾旁,多了區塊鏈溯源的二維碼。當茶香乘著數據流的翅膀翻山越嶺,每一片茶葉都在講述著古老技藝與智能科技相融的故事,讓古老茶香在新時代煥發出智慧的光芒。
技術革新 夯實產業根基
茶農是福鼎白茶產業的基石,近年來,福鼎市大力踐行“產業振興、人才先行”的發展理念,圍繞茶產業的生產、銷售需求,不斷壯大茶產業人才隊伍,通過組織科技特派員、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農技專家組成教學服務隊,常態化開展田間課堂等培訓活動,年均培訓7.8萬名白茶產業從業人員,為從業人員帶來新知識、新技術。
點頭鎮觀洋村的茶農老王便是眾多受益者之一。以往,老王憑借著祖輩相傳的經驗種茶,雖有一定收獲,但病蟲害問題時常困擾著他,茶葉產量和品質難以穩定提升。經過專業培訓,老王學會了科學施肥,依據土壤養分和茶樹生長階段精準調配肥料,既減少了資源浪費,又促進了茶樹茁壯成長。在病蟲害防治方面,他掌握了綠色防控技術,利用物理誘捕、生物防治等手段,減少化學農藥使用,讓茶葉更加綠色健康。
如今,他家茶園產出的茶葉芽頭飽滿、色澤翠綠,在市場上供不應求,收入也實現了大幅增長。老王感慨道:“科學種茶真是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讓我們茶農看到了新希望。” 像老王這樣的茶農在福鼎還有很多,他們在技術革新的推動下,為白茶產業的優質發展筑牢了根基。
多元創新 拓展市場版圖
在福鼎城區內,一座融合宋代美學與傳統茶文化的茶館“一葉九鼎”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一葉九鼎率先在經營模式上進行大膽創新,打造美學茶館,將傳統茶文化與宋代美學深度融合。踏入茶館,新中式風格撲面而來,這里已不再僅僅是一個喝茶的地方,更成為了一個集品茗、商務洽談、休閑娛樂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美學空間。
“我們不僅賣茶,更傳遞福鼎白茶的文化內涵。消費者在此,可以品味到福鼎白茶的醇厚茶香。”“一葉九鼎”創始人吳志堅介紹說,除了福鼎城區的美學茶館外,“一葉九鼎”還將在浙江義烏及江蘇蘇州兩地開設茶館,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福鼎白茶。這種體驗,吸引了眾多追求品質生活的消費者,成功拓展了福鼎白茶的消費新場景,為白茶文化的傳播開辟了新路徑。
福鼎畬依茗茶業有限公司則瞄準了新興的新式茶飲市場,旗下品牌怡雅茶趣以福鼎白茶為核心原料,采用 “杯杯現萃” 工藝,將優質牛奶、新鮮水果與白茶巧妙融合,推出純茶、奶茶、果茶、花茶等豐富多樣的系列產品。
“這款叫歲月陳香,這款叫國色牡丹、這款叫相芋針愛,都是以福鼎白茶為茶底,在保留傳統白茶韻味的基礎上,完美融入了現代審美和創意元素,口感醇厚清新、層次感豐富,而且這些茶底用料都來自我們自己的茶山”怡雅茶趣總經理鄭為棋對于產品特性如數家珍。
這些新式茶飲既保留了白茶的醇厚韻味,又符合現代人對健康、時尚的追求。通過創新產品形式,怡雅茶趣成功吸引了年輕消費群體的目光,讓福鼎白茶在新式茶飲市場中嶄露頭角,進一步擴大了市場版圖。
政策引領,護航產業升級
近年來,福鼎市著力實施“三茶統籌”提升計劃,推動“五化”共進,積極推進國際與國內交流合作,推動福鼎白茶品牌保護和產業創新發展。
3月23日,第三屆白茶交易大會暨福鼎白茶產業宣傳推廣周開幕式在點頭鎮華熙元白茶小鎮舉行。開幕式上,福鼎白茶公共倉“政銀企擔”四方合作機制簽約、境外企業合作簽約、新茶飲企業合作簽約等一系列活動,為福鼎白茶拓展海外市場、開拓新興消費領域注入了強勁動力。
在金融支持和風險防控方面,福鼎市人民政府出臺了《福鼎市金融財政支持春茶生產若干措施》,建立健全 “政銀企擔” 國有公共倉運行機制,并在開幕式上成功舉行福鼎白茶公共倉 “政銀企擔” 四方合作機制簽約。
此外,福鼎在全省率先推行白茶大數據溯源平臺,并啟動福鼎白茶大數據溯源標和一品一碼 “兩標合一” 工作,進一步強化了福鼎白茶的品牌保護,提升了消費者對福鼎白茶的信任度。
目前,福鼎白茶產業成績斐然,官方數據顯示,2024年全市茶園可采摘面積約31.9萬畝,實現茶葉總產量4.1萬噸,茶產業綜合產值約155.18億元,同比增長3.4%。全市擁有眾多 SC 茶葉生產企業和各級茶業龍頭企業。茶產業提供就業崗位10萬余個,全國福鼎白茶銷售網點1萬多個,38萬涉茶從業人員因茶致富、興業。福鼎白茶品牌價值70.66億元,位列2024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第四,連續15年進入十強。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