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地標產品“多點開花” 產業發展“向陽而生”
走進內蒙古通遼市扎魯特旗香山農場的內蒙古納奇農副產品有限公司的加工車間內,工人們正專注地挑選著葵花籽。
“香山農場產出的葵花籽,以粒大飽滿、皮薄仁厚、色澤鮮亮、風味獨特的優勢,成為市場上的熱門產品,深受消費者喜愛。“ 公司代表李莉說,目前公司生產能力能達到180萬-200萬斤,年產值達到1800萬-2000萬元。
據介紹,該公司通過助企利益聯結,勞動就業等助困方式輻射帶動低收入農戶108戶,讓200人實現增收。
素有“葵花之鄉”美譽的香山農場,憑借獨特的山地草原環境和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孕育出風格獨具的“扎魯特葵花籽”。2010年2月,“扎魯特葵花籽”憑借獨特的產品特色和深厚人文歷史,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作為通遼市獲準使用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的企業,內蒙古納奇農副產品有限公司不斷發展壯大,引領葵花特色產業朝著高質量方向邁進,讓“扎魯特葵花籽”在廣闊市場上大放異彩,有力拉動了當地經濟發展。
近年來,依托“扎魯特葵花籽”的地理標志優勢,香山農場持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科學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逐步擴大葵花籽生產規模,延伸產業鏈條,推動產業從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憑借資源優勢,進一步提升“扎魯特葵花籽”的品牌知名度與市場影響力,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
地理標志產品通常與特定地區的傳統農業緊密相連。各地通過打造地理標志產品,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生產,能夠助力農民穩定增收,有效推動特色產業發展,提升產品附加值,促進產業鏈的延伸。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科左后旗大米”,米粒晶瑩剔透,因其口感具有“彈、滑、綿、甜、香”的獨特韻味,煮粥時漿汁如乳,蒸飯則油亮溢香,飯味清香可口。
科左后旗的水稻種植歷史悠久,有著150多年的歷史。作為國家商品糧基地和全國產糧大縣,科左后旗糧食生產連續多年突破30億斤。全旗綠色水稻種植面積達30余萬畝,平均畝產約1200斤,年總產量在3.6億斤以上,綠色水稻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在全區各旗縣中位居榜首。
此外,該旗擁有3家規模以上水稻加工企業、5家水稻協會,8個蘇木鎮種植面積超萬畝,74個村種植面積超千畝,年水稻加工能力達26萬噸。
2008年,科左后旗被農業農村部綠色食品管理辦公室、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水稻)標準化生產基地”。2018年,“科左后旗大米”成功通過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認證。經檢驗,科左后旗大米富含鈣、磷、鋅等多種礦物元素,其中鋅含量每公斤高達14.7毫克 ,是普通大米的8-10倍,還含有8種人體無法合成的氨基酸。地理標志的認證賦予了科左后旗大米強大的品牌效應,市場知名度與美譽度直線攀升。
目前,通遼市被獲準的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使用企業達到25家,其中“庫倫蕎麥”11家、“扎魯特葵花籽”1家、“開魯紅干椒”1家、“科左后旗大米”6家、“科左后旗黃牛”2家、“科左中旗高粱”3家、“開魯老白干”1家。
“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具有原產地認證功能,能夠通過官方認證,增強消費者對產品品質的信任。同時,該標志審核嚴格,能夠確保產品符合地理標志所要求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提升品牌價值。”通遼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發展保護科負責人韓景綱表示,地理標志產品不僅是地方經濟的“金字招牌”,更是推動農業現代化、鄉村振興和文旅融合的重要抓手。
下一步,扎魯特旗市場監督管理局將深入摸底地理標志潛力資源,常態化培育地理標志產品,持續加強地理標志商標品牌保護、強化地理標志運用促進,進一步釋放其潛力。(張博 任帥 秦佳佳)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