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米狠狠干_哈哈哈哈哈第4季免费视频高清_日本网站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久少妇高潮久久久久_四色导航_欧美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老牛影院

浙江永續農業品牌研究院郵箱
當前位置 : 首頁>>永續動態>>其他媒體報道

惠民縣深耕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助推現代農業迅

來源:本站 更新時間:2019-06-13

  6月12日,“砥礪奮進70年 高質量發展看惠民”主流媒體惠民采訪活動走進惠民縣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在這里,孕育出了全省首個縣域公用品牌——“惠民原耕”。

  近年來,惠民縣高度重視發展品牌農業,將其作為培育農業發展新動能,促進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通過打造農業區域品牌——惠民原耕,推動全縣現代農業迅速發展,并以此為契機,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與打贏脫貧攻堅戰統籌謀劃、一體推進,在更高層次上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強化農業品牌頂層設計,全省首個縣域公用品牌“惠民原耕”誕生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惠民是農業大縣,但大而不強,如何深化農業結構性改革,如何實現農業質量和效益的提升,如何持續提高農民收入,成為制約農業發展破繭成蝶的難題。為此,該縣提出了強化農業品牌頂層設計,“以生態化、特色化、品牌化、規模化”為發展方向建設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規劃。

  品牌發展要有產業基礎,而土地流轉是打破小農戶發展模式,實現規模化經營的前提。惠民縣委、縣政府積極部署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快土地流轉步伐。依托全縣整建制“村改社區”基層治理體系改革,有效破解土地流轉過程的中梗阻,使土地流轉堅持自愿、依法、有償和規范四條原則,調動了種植大戶、合作社帶頭人等參加土地流轉的積極性。工作開展以來,有93萬畝適宜流轉耕地面積的惠民縣,土地流轉總面積達51萬畝,土地規模化率達54.7%,成為濱州市“土地流轉第一縣”。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2018年,惠民縣委書記殷梅英在談到如何進一步推動惠民農產品品牌建設時提出:“惠民農業正處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的關鍵時期,已經進入到質量興農、品牌發展的新階段,抓農產品品牌建設恰逢其時。只要把品牌做大做強了,農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會大幅度提升,就會推動惠民由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品牌強縣轉變。”為此,惠民縣委、縣政府委托浙江大學杭州芒種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對該縣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規劃設計,基于惠民平原耕作地貌、原生態的耕作環境、原滋原味的農產品,將品牌名稱命名為“惠民原耕”;從惠民農業產業的優勢出發,結合惠民的文化優勢和消費者需求,將品牌定位為“孫子故里的安心農品”。以品牌建設引領城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繼“健康惠民”、“古韻慢城”之后惠民的第三張金名片。

  去年3月份,由惠民縣國有資產管理中心出資,注冊資金1億元,成立了惠民縣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專門從事“惠民原耕”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運營管理。惠民縣委縣政府委托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對區域公用品牌進行規劃、包裝、宣傳、推介、培育及管理,完成“惠民原耕”文字、圖案注冊。

  品牌的推廣擴大了影響力和知名度,而品牌的維護則重在產品質量的保障。惠民縣農投公司對“惠民原耕”產品的生產加工進行了嚴密監管和技術指導,按照“積極培育、嚴格準入、質量管控、動態進退”的要求,完善品牌準入流程和標準化基地準入流程,從源頭把關、過程管控,嚴控產品質量。經過嚴格篩選,確定了武定府釀造等14家企業90個產品納入“惠民原耕”區域公用品牌。

  

微信圖片_20190613083924

 

  推進全域標準化生產,惠民現代農業產業園挺起現代農業的脊梁

  漫野生綠,綠野藏金。驅車駛入濱惠大道惠民段,一座座現代化大棚整齊劃一,一片片經濟林作物綠波蕩漾……這是惠民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真實寫照。

  為推進全域標準化生產,培育質量統一、標準嚴格、管理規范的優質農產品品牌,惠民縣計劃用兩年時間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產業園位于濱州市惠民縣中部,沿濱惠大道、大濟路兩側布局,涉及胡集鎮、麻店鎮、孫武街道、皂戶李鎮和淄角鎮5個鎮辦,170個自然村,總占地面積37萬畝。產業園按照“立足特色園藝產業發展,加快標準化基地建設,積極優化產業結構、發展綠色循環農業,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有效推進現代物流,促進現代農業科技與創業創新,因地制宜適度開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發展戰略,形成“一核、三區、五園、一帶” 的空間布局。一核:即科技創新發展核。三區:即建設高新農業種植示范區、特色園藝標準化生產區、綠色循環農業樣板區。五園:即在產業園重點設置特色園藝博覽園、惠民園藝產品加工產業園、鑫誠現代農業園、魯北綠色農產品現代物流園和中國北方國際花木園。一帶:即打造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重點建設皂戶李森林特色小鎮,徒駭河、沙河生態景觀長廊,麻店鎮休閑農旅特色小鎮,胡集蘑菇特色小鎮,物流供銷產業技術服務中心。培育龍頭企業、重點品牌,開展合作經營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訓。

  截至目前,產業園內已落戶食用菌、蔬菜、花卉苗木等農民專業合作社220家,批發市場22處,農產品初加工企業18家,市級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5家。食用菌、蔬菜和花卉苗木產值16.95億元,占整個園區產值的56.5%。

  惠民縣以打響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為抓手,集中向中高端市場、大中型城市,推出一批質量高、品牌強、效益好、極具競爭力的農產品,全縣“三品一標”認證產品已達119個。在新技術、新品種、新裝備及新設施等現代化手段支撐下,惠民縣現代農業產業園主導產業科技貢獻率顯著提升。園區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從38%提高到65%;設施農業發展迅速,設施農業面積占比從18.0%提高到40%;園內用于農業研究與發展的經費支出從每年8000萬元增加到1.2億元;專業科技人員數量明顯增加,從60人增加到200人,年均增速16.2%;技術一流、設備領先、配套齊全的特色園藝產業生產格局形成。

  同時,惠民縣培育壯大了鑫誠農業、春生食用菌、茹園苗木、順風牛肉、金惠種業、和美集團、菊潤農業等重點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水平穩步提升。全縣規模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20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6家,市級龍頭企業5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1700余家,其中國家級合作社2家,省級合作社19家,市級合作社20家。惠民香菇入選“中國好香菇”,“惠人牌”面粉榮獲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金獎,“蛙聲小鎮·有機石磨五谷粉”榮獲第十九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暨第十二屆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金獎。惠民縣農業走出了一條新舊動能轉換的新路子。

  強牌惠民助力扶貧,全縣10951戶22489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收益

  走進惠民縣冠銘菌業有限公司的愛爾蘭式大棚菇房,眼前是一排排擺放整齊的鮮銀耳,如同一朵朵“雪蓮花”。東張村銀耳種植戶金佃軍便是受益者之一,他介紹:“俺在基地租了30間菇房,每間52平方米,每季每間菇房最低出900斤干銀耳,每斤干品大概能收入1.5元,鮮銀耳則能賣5元一朵,2017年我純收入10多萬元。每年最多占用5個月時間,其他時間可以外出打工,也不耽誤干農活。”目前,項目實施帶動周邊村300戶參與種植,人均增收2000元。

  冠銘銀耳是“惠民原耕”的優質農產品之一。除此之外,惠民縣還通過整合扶貧資金、涉農資金,與企業合作建設食用菌扶貧產業園,由惠民縣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運營,食用菌扶貧園已完成一般農田流轉1039畝,以生產香菇、白靈菇、羊肚菌、赤松茸、秀珍菇等食用菌品種的示范園建設為主要內容,預計年產食用菌鮮品4000噸,年銷售收入2800萬元,純利潤1000萬元,項目整體收益率可達到8%以上。目前已建成食用菌大棚146個,其中14個香菇大棚已陸續出菇,東營、壽光等多地客商陸續前來收購。

  惠民縣創新推行的“5333”扶貧模式在食用菌扶貧產業園將得到實踐推廣。“5”指5個環節,即政府主導、企業帶動、資金支持、合作經營、按期分紅。第一個“3”指3種幫扶方式:一是既無勞動能力也無經營能力的貧困戶,全托給市場主體管理,按期分紅;二是有勞動能力無經營能力的貧困戶參與勞動,實現勞動工資加按期分紅;三是有勞動能力、有經營能力的貧困戶自領大棚自助經營收入全歸貧困戶。 第二個“3”指3個扶貧“零”特點,即貧困戶實現零距離就業、零風險經營、零投入分紅。 第三個“3”指3個目標:貧困戶穩定脫貧有保障、產業興旺發展可持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基礎強。

  目前,產業園項目整合扶貧資金4384萬元,覆蓋全縣10951戶,共計22489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整個園區建成后,可帶動周邊1500戶農民增收,每戶增收20000元以上。

  “惠民原耕”品牌發展將自身發展與農民利益緊密結合起來。以惠白菊、銀耳、黑花生等農產品加工企業為代表的龍頭企業,通過建立基地、訂單收購等方式與農戶結成利益共同體,既保證了農產品加工企業有穩定的貨源,減少了中間環節,延伸了產業鏈,增加了農產品附加值,使整個農產品供應鏈處于增值過程,在助農增收上,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農民不但要富,鄉村更要美。惠民縣通過打造農業品牌,積極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發展,助力美麗鄉村建設。按照“合理布局、相對集中、形成規模”的原則,努力提升蔬菜食用菌、苗木、畜牧、林果等主導產業層次,彰顯區域特色,打造特色品牌,構建多極崛起、多點開花的產業格局,激發鄉村內生發展活力。

  目前,新建家庭農場57家,新上鄉村旅游項目6個,惠及全縣460個村的15萬群眾。同時,高標準創建美麗鄉村示范村89個、示范片區48處,美麗鄉村覆蓋率達到75%以上。惠民的百姓,直接享用著美麗鄉村帶來的實惠。

  展望未來,惠民縣將以厚植惠民農耕文化為著力點,以標準化、品牌化建設為突破點,以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為落腳點,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發展目標,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布局,培育新動能、打造新業態、扶持新主體、拓寬新渠道,推動傳統農業加速向現代農業轉變,一幅產業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的美好畫卷正徐徐展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乡县| 万安县| 元阳县| 丹阳市| 盘锦市| 井陉县| 安化县| 正定县| 光泽县| 亚东县| 金山区| 商河县| 连平县| 仪陇县| 万宁市| 万州区| 屏东县| 阿鲁科尔沁旗| 滨州市| 陇西县| 商都县| 进贤县| 巴南区| 武隆县| 思茅市| 三台县| 泉州市| 鸡西市| 南投县| 大足县| 福清市| 涿鹿县| 壤塘县| 清远市| 漳州市| 蓝田县| 鄂托克前旗| 忻城县| 界首市| 江川县| 慈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