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現代農業向著高質量發展奮力奔跑
2019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自身優勢,抓住糧食這個核心競爭力,延伸糧食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不斷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實現糧食安全和現代高效農業相統一。
同年9月,總書記在河南視察時強調,要扎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牢牢抓住糧食這個核心競爭力,不斷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
殷殷囑托,猶在耳畔;深深期許,奮力追夢。
新時代、新使命、新征程,960萬天中兒女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堅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同打贏脫貧攻堅戰、推動高質量跨越發展緊密結合,促進糧食安全和現代農業相統一,創新實施農業“六化”,以昂揚的姿態、用過硬的成果,下足繡花功夫,在生機盎然的天中大地上,鐫刻出一幅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畫卷。
扛穩“產糧大市”重任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越是形勢復雜越要保障糧食安全。特別是今年駐馬店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農業生產,做到“兩手抓、兩不誤”,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這個重任。經歷秋冬種、春管、夏收,駐馬店市迎來夏糧十六連豐。
變化凸顯發展,數字見證實力。
作為農業大市,駐馬店始終把維護糧食安全作為政治責任扛在肩上,千方百計提升糧食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全市常年糧食播種面積1900萬畝,連續10年穩定在140億斤以上,連續5年穩定在160億斤左右。
“產糧大市”的重任,駐馬店越扛越穩。豐收畫卷的背后,是駐馬店農業發展的底子更實、成色更足。
不僅要守好“糧袋子”,讓國人吃上更多優質“天中糧”,還要讓“菜籃子”“肉架子”更加充盈,源源不斷供應全國市場。依托全國第一個肉牛品牌夏南牛誕生地、中部最大的生態羊育肥基地、全省第一生豬生產大市,這些獨特的資源稟賦,駐馬店深入開展生態畜牧業建設,促進畜牧業轉型升級,加快畜牧業高質量發展。
駐馬店市副市長劉曉文說,以重慶恒都集團為龍頭,加快肉牛(夏南牛)屠宰加工產業集群建設,叫響了“夏南牛”肉牛品牌;依托君樂寶、花花牛等龍頭企業,抓住伊利集團落戶駐馬店的機遇,實施奶業振興行動,叫響“奶牛”品牌;以確山、汝南、西平為主,加快優質生豬生產基地建設,叫響“駐馬店無抗生豬”品牌,努力讓“中原糧倉”“芝麻王國”“花生之都”“中國牛城”“中部奶都”成為駐馬店亮麗名片。
去年11月30日,全國畜牧業工作會議、全國大中城市“菜籃子”產品保供工作座談會在駐馬店成功召開,駐馬店畜牧大市地位更加凸顯,現代畜牧業強市建設邁出嶄新步伐。
確保“中原糧倉”充盈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小麥主產區的農業生產帶來挑戰,科技抗疫惠農成為新潮流。駐馬店大力實施科技興農、科技強農戰略,持續強化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技融合,推動農業向高質量挖潛,向中高端升級,穩步提升糧食產能,讓“中原糧倉”糧滿倉、更充實。
“一心想要多打糧,不能光靠天幫忙,必須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落到實處!”時下,這種理念已根植于駐馬店廣大干部群眾心中。
“硬核”科技加持,現代農業成果源源不斷。近年來駐馬店選育農作物新品種35個,開展生產技術研究130多項;“夏南牛之父”祁興磊主持育成了中國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肉牛新品種——夏南牛,被評為2019年全國十大“最美科技工作者”。持續強化科技成果轉化,2019年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2億元,同比增長62%。
國家花生產業體系首席科學家張新友來了,在正陽建立工作站,培育出國內第一個畝產達400公斤的高油酸花生品種;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來了,在泌陽建立國內首家真菌研究院士工作站,攻克全日光栽培黑木耳等8項關鍵技術,創造經濟效益近60億元;番茄院士李天來、水產院士曹文宣、芝麻首席科學家張海洋也來了,紛紛在駐馬店建立院士工作站和科技研發基地;中山大學河南研究院也落戶扎根平輿。目前,全市共建立院士工作站12家,引進院士13名,培育河南省創新型科技團隊7個,形成了院士領銜的產業集聚效應。
創新無處不在。正陽花生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通過建設五大數字農業建設項目,實現生產、加工、銷售、原產地可追溯,打造了“智慧農業新模式”。
農業科技創新的持續推進,讓駐馬店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蹄疾步穩。
培育“強市富民”產業
如何讓“農業田野里長出工業大樹”,走出一條以農定工、以工促農、工農互動和諧發展的新路子,讓農業真正成為強市富民的產業?
“因農而生、因農而興、因農而旺!”用駐馬店市委副書記、市長朱是西的話來說,作為農業大市和新興工業城市,駐馬店在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探索不止、深耕細作,依托我國目前唯一以農產品加工業為主題的“5A”級展會——中國農產品加工投洽會這一平臺,不斷書寫著榮耀與輝煌。
誠如斯言。連續22年成功舉辦中國農產品加工投洽會,駐馬店崛起了一座“全國一流、世界領先”的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
“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接二連三”,駐馬店依托中國農產品加工投洽會和中國(駐馬店)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堅持外引與內育相結合,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不僅培育壯大了十三香、一加一面粉等本土企業,而且吸引了魯花、君樂寶、今麥郎、五得利、恒都肉牛等一批知名農產品加工企業紛至沓來、搶灘加盟。
目前,該市創建16個現代農業產業園,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1680家,產值近1800億元,農業重點龍頭企業370家;培育省級農業產業化集群21個,居全省第一位;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63%,打造了超千億級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農產品加工業成為全市第一大支柱產業。
如今,從全國花生種植第一大縣、全國十大食用菌生產基地縣、全國白芝麻生產大縣,到全國最大調味品生產基地、全國最大芝麻油生產基地,再到千億級食品產業集群,駐馬店和“農”字相關的品牌格外亮眼。
未來,伴隨著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必將吸引更多世界級跨國公司、企業集團落地生根,駐馬店農產品加工的舞臺必將越來越大。
打造“品牌農業”高地
從家喻戶曉、“餐餐伴您好味道”的十三香調味品,到“世界花生看中國、中國花生看正陽”的正陽花生,再到西平小麥、平輿白芝麻、泌陽花菇、確山黑豬、泌陽夏南牛、確山中藥材……一個個代表著駐馬店特色農業發展的知名品牌聲譽日隆,叫得愈發響亮。從“賣產品”到“賣品牌”,依靠“品牌引領”,大幅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駐馬店質量興農、品牌強農的腳步越走越快。
不久前,正陽花生被農業農村部評為“中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實現花生產業產值、品牌價值“雙百億”;西平優質小麥成為目前國內體量最大的優質小麥區域公用品牌。
同時,駐馬店還大力培育農產品質量安全品牌,目前創建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4個、國家級漁業健康養殖示范縣1個、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35個、國家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21個,有效期內“三品一標”農產品達319個。
讓農民搭上“互聯網快車”,在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中找到致富的路徑。今年5月8日,正陽縣獲得國務院“推進農產品流通現代化、積極發展農村電商和產銷對接成效明顯的地方”正向督查激勵;幾天前,正陽、確山兩縣又成功入列商務部首批“2020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名單。
目前,駐馬店市95%以上的特色農產品實現線上平臺展示銷售,網絡銷售額突破16億元。
“我們將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進農業區域化、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綠色化、品牌化發展,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向提質導向轉變,推進農業大市向現代農業強市轉變。”放眼未來,駐馬店市委書記陳星信心滿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