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集黃冠梨“變革記”
小朋友在品嘗黃冠梨。 資料圖
作為產梨大國,我國梨果供應無論是品種還是數量都十分豐富,快速發展之后,供給過剩、價格倒掛等問題凸顯,行業效益持續走低。同時,梨果出口面臨諸多不確定性。梨業如何突破發展瓶頸?近日,在中國果協2020梨產業年會召開之際,辛集黃冠梨以嶄新形象亮相,打響新梨上市的“頭炮”。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會長魯芳校評價:“辛集梨”一直走在改革創新的路上,其發展是我國梨業的一個縮影,其歷程對我國梨業發展具有啟示意義。
選好品種,黃冠梨成主角
1986年10月,34歲的劉恒春就任河北省辛集市東張口村黨支部書記,那時的村子又窮又亂,上任伊始,劉恒春就著手找出路。
因地處滹沱河故道,土白水軟,加上四季分明、雨熱同期、日照充足,辛集非常適合梨樹生長,劉恒春決定帶領村民走“梨果富民興村”的路子。
到1995年,東張口村種植鴨梨等梨樹6000畝,年收入超過2000萬元,還出現了不少梨果萬元戶,成為全市有名的富裕村。
在經濟效益的帶動下,20世紀90年代前期,辛集全市掀起梨果種植熱潮。以鴨梨為主的果樹面積達到29萬畝,占到了耕地總面積的近30%。但隨著市場變化,尤其是1996年前后,我國梨果生產出現了區域性過剩,價格下跌,果農收入急劇減少。
“當時梨農叫苦連天,有的甚至砍掉辛苦培育多年的梨樹。”劉恒春回憶。彼時,村委副主任楊大計和他一樣著急。為了尋找出路,他們三次到石家莊果樹研究所請教專家,交流中發現通過嫁接引入新品種是適應市場需求的一條有效路子。
但究竟選擇哪個品種?新城鎮的前杜科村為這一難題提供了思路。1992年,前杜科村村民率先引進了石家莊果樹研究所培育的新梨種黃冠梨,第四年開始結果,每個梨賣到了一塊多錢,畝收入超6000元,而當時鴨梨等才三四角一斤。
楊大計從石家莊果樹研究所購進黃冠梨芽,嫁接了6畝黃冠梨。頭年掛果后,不僅收回了投資,還掙了2萬多元,黃冠梨收購價達到了每斤2元以上。在這些能人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果農種上了黃冠梨。通過品種結構調整帶來的效益明顯,辛集梨果產業煥發生機。
2000年,辛集市委、市政府邀請中央、省、市林業主管部門領導、科研院所專家以及國內外著名水果經銷商,召開辛集市梨果產業結構調整研討會,作出“人換思想樹換頭、調整結構促增收”的決定,在全省率先以高接換頭的方式進行全市梨果結構調整,連續三年把果樹結構調整列入市級利民實事和經濟建設重點項目。
此次大規模的品種結構調整中,辛集大力發展了市場暢銷的黃冠梨、綠寶石、水晶梨、黃金梨等新優梨樹品種,基本實現早、中、晚熟品種的搭配。伴隨品種結構調整,辛集梨業再次迎來快速發展。在種植高峰期,梨樹種植面積曾達25萬畝,全市幾乎村村種梨樹。
這幾年,辛集也引種了新梨7號、玉露香梨等市場優質品種,全市梨果品種達到數十種,但黃冠梨始終是當地主打品種,達到了10.4萬畝,種植規模、管理技術及果品品質,在河北省均處于領先地位,被確定為梨果標準化示范區。
龍頭帶動,暢銷國內外市場
黃冠梨帶來的品種紅利,不僅富了大批梨農、梨村,更助推了一批果品銷售企業的崛起。
走進辛集市裕隆保鮮食品有限公司的粗加工廠間,一個個大小均勻、果面光潔的黃冠梨經過分選,形成8個一組的標準化包裝,貼上“亞洲梨”英文標識和溯源二維碼,等待著進入集裝箱。
“黃冠梨皮薄多汁、果形好看果核小、清甜爽口,也耐儲運、貨架期長。”裕隆公司總經理紀宇說,鮮梨出口在質量上的要求格外嚴格,品種、品質的保障尤為關鍵。“辛集黃冠梨在市場上一直表現優異,除了品種優勢,也得益于辛集這片土地和梨農豐富的種植經驗。”
據了解,裕隆公司將辛集黃冠梨出口到了南美市場;辛集果企的“天華”牌黃冠梨暢銷香港……如今,辛集9家果企擁有自營出口權,將梨果出口了到東南亞、美國、加拿大、歐洲、澳洲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量超5萬噸。2012年,當地獲評國家級出口鮮梨質量安全示范區。
國際市場暢銷的同時,國內市場發展更加迅速。辛集梨成功打入廣東、福建、北京、江蘇、浙江等市場。在辛集市13家梨果龍頭企業中,天華、杏園等公司為省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年經銷量均達萬噸以上。
這幾年,辛集還引導企業注冊梨果商標,對獲得全國或省級馳名商標或名牌產品,市政府給予不同等級的資金獎勵。如今,“天宇”“杏園”企業品牌,被認定為河北省著名商標;“翠王”“天華”等企業品牌為河北省名牌產品,全市梨果注冊商標達17個。
龍頭企業崛起的同時,各產業協會、社會化服務組織也迅速發展起來。按照誰有能力當龍頭就依托誰、扶持誰的原則,辛集成立了以河北天華實業有限公司為核心單位的辛集市優質果品產業協會,通過協會組織果農進行標準化生產,將新品種、早豐優技術傳授給廣大果農,公司則挑起銷售大梁,并分紅給基地果農。
而一些實力梨村不僅擁有專業的修枝、套袋、疏花疏果等服務隊,也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供應鏈。據統計,辛集全市現有244座果品機械冷庫,4座氣調庫,總貯量13萬噸;500多個經銷網點,2000多名經紀人,可實現梨果全年不間斷供應。
品牌賦能,打造中國黃冠梨之都
黃冠梨發展已逾20年,品種紅利接近“天花板”。據了解,目前河北省種植黃冠梨約60萬-70萬畝,全國種植面積已有百萬畝。國家梨產業體系崗位科學家、河北農業大學教授張玉星表示,辛集黃冠梨要保持產業優勢,需要尋找新的出路。
除了外部市場的擠壓,近年辛集梨業自身也面臨產銷脫節、生產成本增加等問題,梨農持續增收壓力越來越大、種植積極性降低,甚至又出現砍樹的現象。辛集梨業何去何從?
“認牌購買是消費趨勢。”辛集翠王果品公司總經理徐廣達告訴記者,2017年開始,翠王通過天貓、拼多多、京東等平臺試水網上銷售,直接與消費者互動的過程,讓他感受到了品牌的重要性。
“辛集梨業要走‘品質為王、品牌制勝、產銷并重’的路子。”辛集市委書記王現坤認為,品牌是辛集梨業升級發展的“牛鼻子”。“梨業是辛集的綠色經濟名片,我們要擦亮這張名片,致力發展‘品牌梨’經濟,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助推辛集鄉村振興。”
“多年來辛集黃冠梨暢銷國內外,但它面臨農產品的一個‘通病’,即市場見產品不見品牌。”在農本咨詢首席專家賈梟看來,辛集黃冠梨創牌勢在必行。農本咨詢為辛集黃冠梨創意了“喜歡清甜,就吃辛集黃冠梨”的廣告口號,并設計了“一顆戴皇冠的梨”獨特標識,確保牢牢抓住核心消費者。
今年水果市場行情整體低迷,但辛集黃冠梨一上市便迎來“開門紅”。“這幾天,市場的收購價格最高達每斤4元,創下近年入庫價新高,各地果商還在持續涌進,預測未來還會上漲。”徐廣達說,最近線上、新零售端的渠道對接明顯增多,這正是他未來重點布局的方向。
“未來市場的增長點在電商、新零售等新型銷售端,今年乘著品牌化的東風,我們著力推進了渠道創新。”辛集市農業農村局黨委書記李玉振表示,辛集黃冠梨品牌戰略發布會和同期舉辦的新零售招商會為這項工作開了一個好頭。
據李玉振介紹,根據辛集黃冠梨品牌戰略規劃,接下來辛集將從培育產銷一體化的現代梨企、建立辛集黃冠梨標準綜合體、打造黃冠梨國家級技術試驗站、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人才梯隊等工程著手,補齊產業短板,提升產業競爭力,為品牌經濟夯實基礎。“利用我們商貿強市與身處河北大梨區的優勢,未來辛集還將建設黃冠梨交易中心,實現‘果園在河北,交易在辛集’,打造中國黃冠梨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