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綠色有機地標工作重點圍繞這6個字
5月25日,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工作座談會在江西南昌召開。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司長肖放出席座談會并講話,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主任張華榮對2020年綠色有機地標工作進行了總結,對今年的工作做了部署安排。江西省農業農村廳廳長胡漢平致辭。
會議充分肯定了“十三五”時期我國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工作成效。2020年底,全國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獲證單位超過2.3萬家,產品總數超過5萬個,比“十二五”末分別增長了93%和72%,年均分別增長14%和11%,每年向社會提供產品總量超過2億噸。尤其是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挑戰,全國綠色有機地標事業實現平穩健康發展,獲證單位新增9615家,產品新增21641個,分別比2019年增長14.6%和11.9%。2020年綠色食品銷售額超過5000億元,出口額超過36億美元。支持貧困地區發展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16740個,建設生產基地82個。2009-2018年,綠色食品生產比常規生產氮肥使用和化學農藥使用分別減少39%和60%,10年累計減少氮肥使用670萬噸、化學農藥使用54.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003萬噸,累積創造生態系統服務價值6.3萬億元。
會議強調,“十四五”綠色有機地標工作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穩發展優供給,強品牌增效益”為主線,以統籌推進農業生產和產品兩個“三品一標”為路徑,產品數量達到6萬個,實物總量占農產品比重顯著提升,產品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聚焦6個著力點:一是穩發展。引導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科學設置績效考核指標,推進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由總量擴張向總量增加和質量提升并重轉變。二是保安全。對標“四個最嚴”要求,建立全過程質量監管機制,嚴格認證審查,嚴格依標生產,嚴格證后監管,加強認證產品風險監測、監督抽查和巡查檢查,加大違法違規行為打擊力度。三是提品質。對標高品質生活新要求,以提品質、增特色為主攻方向,推動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提檔升級。四是鑄品牌。要緊盯國際先進水平,著力打造一批信譽過硬、品質高端、市場認可的綠色優質農產品精品品牌。五是賦動能。要以改革創新作為第一動力,不斷激發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高質量發展的動能和活力。六是增效益。要圍繞服務三農大局,堅持綠色有機地標農產品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相統一。
會議還部署了2021年重點工作。一是“穩”,穩定節奏、把控風險。綠色食品要堅持精品定位,突出優質營養、環保健康的高端品質,穩步擴大總量規模;有機農產品要堅持行政推動與市場拉動相結合,因地制宜加快發展;農產品地理標志要突出“獨特地域、特定生產方式、獨特品質、特定歷史文化”,堅持成熟一個、發展一個。二是“嚴”,嚴格審查、嚴格監管。綠色食品要嚴格落實質量審查把關要求。地標產品要突出聲譽基礎和特色品質,提高登記管理質量。全面落實證后監管制度措施,強化淘汰退出機制,對企業年檢、產品抽檢不合格的,依法依規摘牌出局,確保不發生質量安全事件。三是“實”,壓實責任、落實制度。組織開展“綠色食品審查工作規范行動”,全面強化綠色食品檢查員、內檢員職責。督促檢查獲證企業落實技術標準和生產操作規程,推動基地、企業積極推廣應用綠色食品生產資料。推進質量追溯管理,抓好專項整改相關工作。四是“優”,優化結構、優化產業。打造一批規模大、影響廣、效益高的產業集群,積極推進畜禽、水產和加工食品的發展,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大型食品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示范社發展綠色食品。積極配合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工程,推進產品特色化、生產標準化、身份標識化和全程數字化。五是“響”,擴大用標、唱響品牌。繼續實施“綠色食品標志規范使用行動”,開展“綠色食品宣傳月”行動,推動綠色食品進超市、進社區、進學校。六是“新”,開拓創新、激發活力。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務效能,組織開展綠色食品有關重大課題研究,夯實理論政策和技術基礎,以“有機+地標”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發展。
江西、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河南、湖南、甘肅等省級綠色有機地標工作機構在會上介紹了典型經驗。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黨委書記唐泓主持會議并進行了會議總結。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江西省農業農村廳以及各省級綠色有機地標工作機構主要負責同志,部分綠色有機地標定點檢測機構代表參加了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