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部署開展農產品“三品一標”“四大行動”
發展綠色、有機、地理標志和達標合格農產品(以下稱農產品“三品一標”)是供給適配需求的必然要求,是提高農產品質量品質的有效途徑,是提高農業競爭力的重要載體,也是提升農安治理能力的創新舉措。
為推動農產品“三品一標”高質量發展,9月27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農產品“三品一標”“四大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據悉,農產品“三品一標”“四大行動”將從四個方向開展: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行動、農產品品質提升行動、優質農產品消費促進行動和達標合格農產品亮證行動。實施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行動,《通知》指出,建立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和重點市、縣目錄制度,將在全國范圍引導建設50個優質農產品生產重點市、500個優質農產品生產重點縣、5000個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形成以基地為核心的優質農產品生產供給體系。到“十四五”末期,綠色優質農產品產量占全部農產品的比重提升到20%。
實施農產品品質提升行動,《通知》提出“五個一百”建設的目標要求,即培優100個區域特色品種,集成推廣100項綠色生產技術,構建100項農產品特征品質指標體系,制修訂100項區域性生產操作規程和質量等級標準,布局建設100個優質農產品科技成果轉化試驗站。在品種培優、綠色技術、標準體系、品質評價、分等分級等關鍵環節,加強品種品質技術集成、評價和推廣。到“十四五”末期,構建一套標準化引領品質提升的技術模式和推進機制,讓品質提升可量化、可評估、可感知。
實施優質農產品消費促進行動,《通知》明確將在“十四五”期間全面叫響農產品“三品一標”,持續培育一批綠色優質農產品品牌,持續打造一批公益宣傳平臺,持續開展一批標志性宣貫活動,不斷增強市場對優質農產品的認知度和美譽度。推動“十百千萬”工程,在全國范圍推動、引導、鼓勵、支持市場主體設立10大電商專館、100家市場專區、1000家商超專柜,培養1萬名推廣專員,建立健全優質優價機制。
實施達標合格農產品亮證行動,《通知》強調,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是落實農產品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治理能力的有效途徑,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領域中一項管長遠的制度創新,目前已經上升為法定制度。要通過基層網格全員聯動、從產到銷全程推動、線上線下攜手拉動、社會力量展示互動等舉措,引導食用農產品生產經營者樹牢“不合格、不上市”理念,讓承諾達標合格證真正成為生產經營主體的質量安全信用證、達標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身份證。
《通知》要求,農業農村部成立農產品“三品一標”領導小組負責總體統籌協調,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牽頭組織推動實施。各省級農業農村部門要強化組織領導,結合實際制定本省份實施方案,利用有關涉農資金,加大對四大行動重點任務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相關制度和機制,做好組織落實。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