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發布關于促進貧困地區茶產業穩定發展的指導意見
導讀:
日前,農業農村部發布《關于促進貧困地區茶產業穩定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要求加快貧困地區茶產業發展轉型升級,促進產業布局更加優化,產品特色更加突出,產業效益切實提高,助力貧困地區脫貧致富、鄉村振興。
《指導意見》特別指出重點任務之一是強化品牌建設。發揮企業主體地位,積極創建、培育茶葉品牌;鼓勵小微茶企與茶農或合作社結成聯盟,打造區域公用品牌;加大公共營銷力度,搭建產銷對接平臺,做好產銷信息的采集、共享與發布;強化信息服務和宣傳引導,提高茶葉品牌市場影響力。
茶葉是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茶葉主產區貧困茶農家庭收入的70%以上來自茶葉。為促進貧困地區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茶產業助推貧困地區鄉村振興作用,促進貧困地區茶產業穩定健康發展,特制定本指導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產業扶貧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優化調整產業布局和產品結構,促進貧困地區茶產業提質增效,提升防范市場風險能力。
(二)基本原則
一是科學規劃。貧困地區茶產業發展要充分考慮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市場風險、營銷能力,加強對產業發展的規劃指導,科學布局、合理控制產業發展規模,引導非適宜產區逐步退出茶葉生產。
二是突出特色。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突出地域特色,實施差異化發展策略。積極開拓市場,加強品牌建設,推進產銷銜接。
三是綠色發展。強化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綜合運用生物和信息技術等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措施,提倡使用綠色投入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三)發展目標
加快貧困地區茶產業發展轉型升級,促進產業布局更加優化,產品特色更加突出,產業效益切實提高,助力貧困地區脫貧致富、鄉村振興。
二、重點任務
(一)合理控制規模。堅持適區適種、適種適制、適度發展。立足資源稟賦,充分發揮品種特性,促進產量和品質提升。突出地區優勢,四川、湖北貧困茶區,重點發展優質綠茶、紅茶和黑茶;廣東、福建貧困茶區,重點發展優質烏龍茶和名優紅茶;云南貧困茶區,重點發展普洱茶和紅茶;重慶、湖南、貴州、廣西貧困茶區,重點發展優質綠茶、黑茶。
(二)夯實產業基礎。完善提升茶園基礎設施,提高茶園管護水平,逐步淘汰立地條件差、效益低、生態風險大的茶園,改造一批具備較好發展前景的低產低效茶園,引導新種植茶園使用茶樹良種。推進茶葉加工清潔化、機械化、連續化、自動化、標準化。開發茶葉新產品,提高茶葉資源綜合利用效益。
(三)強化品牌建設。發揮企業主體地位,積極創建、培育茶葉品牌。鼓勵小微茶企與茶農或合作社結成聯盟,打造區域公用品牌。加大公共營銷力度,搭建產銷對接平臺,做好產銷信息的采集、共享與發布。強化信息服務和宣傳引導,提高茶葉品牌市場影響力。
(四)強化科技支撐。引導和鼓勵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與貧困地區結對幫扶,優先到貧困地區開展科研攻關、技術成果轉化、技術服務和技術培訓,加大對貧困地區茶產業從業人員的培訓,不斷提升貧困地區茶產業的科技水平和從業人員的科技素質。
(五)切實防范風險。科學評估種植茶葉品種與本地自然條件的匹配程度,防范自然風險。引導龍頭企業開展茶葉深加工,延長產業鏈,降低市場風險。鼓勵創設茶樹越冬凍害險、倒春寒凍害險、夏季高溫旱害險等茶產業專項保險產品,增強茶農抗風險能力。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強組織領導和部門協作,構建協調機制、落實目標責任,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加強與發展改革、經信、財政、市場監管、供銷合作等部門的協同配合,切實推進茶產業扶貧工作,促進貧困地區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強化統籌協調。引導扶貧發展各類資金向茶產業傾斜,統籌布局、精準施策。強化技術服務與人才培養,重點培育貧困地區基層茶產業管理和技術推廣隊伍,激發內生動力,推進茶產業提檔升級。
(三)營造良好氛圍。發揮貧困地區生態優勢,深入發掘和傳承富有地方特色的中華茶文化,打造一批茶旅精品線路,積極開展系列宣傳活動,培育茶產業扶貧新業態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