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祖輝:我國果業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
導語
5月10日,中國品牌日當天,第七屆中國果業品牌大會線上會議成功召開,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黃祖輝做題為《我國果業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的主題演講,分析了我國果業產業的發展情況和主要問題,并為全面推進果業產業振興提供了有效路徑。
以下為主題演講全文。
各位專家大家好,我是研究農業農村發展的黃祖輝。
我此次發言的題目為《我國果業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主要想闡述一下我國果業產業發展的情況及其問題,以及從鄉村振興、產業振興、產業興旺等角度談談推動我國果業產業振興和產業興旺的路徑。
首先,簡單分析一下我國果業的發展情況和問題。
我國人口眾多,從總量上來講,我國農業農村及農產品的總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一。果業也一樣,我國果業的總面積和總產量一直穩居世界第一。另外,我國區域遼闊,果品分類很多,果品的質量和產業化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不斷地發展。我國果業產業地位也很高,它已經成為繼糧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種植業產品。從國際市場角度來看,果業產業也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潛力。同時,對很多地方來說,果業是地方經濟發展的亮點,也是農民致富的支柱性產業之一。
但是,現在我們的問題在哪里?
首先,過去各方面的農產品都短缺,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可是現在卻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國家在2016年就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它主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就是過剩問題。果業也是一樣,我印象中水果有很多品種,有專家說,全世界的蘋果一半以上在中國,這就是一個問題,我們占全球人口不到20%,但卻擁有50%以上的蘋果,這樣蘋果能賣得好嗎?
其次,是我國果業整體質量不高、附加值低。我國果品的質量比過去有所提高,而且也出現了很多很好的品牌。有些地方的水果質量非常好,但從總體上看,大陸貨的東西還是不少,質量并不高。從蘋果產業的價值來看起來,附加值還沒有充分地挖掘出來。
最后一點,在農業品牌化的背景下,我國果業產業的品牌種類多,但品牌效應并不強、同類產品區域競爭過度,沒有形成果業的國內統一市場和組織化、品牌化、數字化體系。所以,果業產業必須重視有效供給、高質量供給,更要重視產品過剩的問題。我們講谷賤傷農,現在果賤也傷農,要通過產業振興和發展來解決這些問題,這是我想講的第一方面。
第二個是有關全面推進果業產業振興的問題。
果業產業是我國農業產業中很重要的一個產業,它品類多、總量大,占地大,與生態發展聯系密切。所以,果業產業的發展振興的狀況、興旺的狀況如何,對鄉村振興,尤其是鄉村產業振興來說至關重要。
我們首先要科學地理解鄉村振興中產業振興和產業興旺的內涵。這里談三個概念。
第一個就是要建立現代農業的三大體系,即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這也是中央文件一貫強調的。首先是產業體系,從果業來講,就是水果的生產、加工、市場,還有多功能,這是一個大體系,絕不是一個種植業的概念。我們要有一個大農業的概念,就像大食物觀一樣,大食物觀就要大農業的體系,是接二連三、功能多樣的。其次是生產體系,即現代農業,就是科技,機械化,還有規模化、服務體系,這些都是生產體系。最后是經營體系,即水果產業的經營。現代農業的產業體系存在多種類型經營體系并存的格局,即家庭經營、合作經營,公司經營、行業協調并存,基本上是家庭、合作、公司、行業四位一體的狀態。因此,要形成一個有機結合、優勢互補的現代果業產業,這三大體系很重要。
第二個是治理問題。現在政府干預多,不是政府不要干預,但是我們要真正建立一個統一市場的話,不是光政府和市場能解決,還要有行業。所以,中國果品行業協會要發揮作用,政府、市場、行業三位一體協同治理,實現有效供給、區域協同發展。
第三個就是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多功能發展,對果業特別重要,既要縱向融合,更要多功能。
就果業產業的興旺和振興發展來看,實現四個方面的推進很重要。
一是通過政府賦權基礎上的果業行業協會作用發揮,推進果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形成。當前,行業組織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實際上更多是靠政府,政府干預過多,尤其是地方政府。每個地方都想要發展果業,但是沒有形成統一協調的狀態,最后導致惡性競爭,帶來產品過剩的問題。所以,政府要進行職能轉換,尤其地方政府不能介入太深,把權利讓給行業。國外行業組織非常厲害,市場的總量供給、價格控制全是行業在管,行業知道供給需求、進出口情況,我相信今天在座的中國果業協會應該也很清楚我國的消費需求量到底多大,進出口情況。這種協調地方政府做不到,一定要讓行業組織來做,要賦能行業組織,統一打造行業品牌,做到行業自律,嚴控質量安全,實現區域協調發展。行業是可以跨跨行政的,如果做得好,再加上發揮市場的作用,就有希望統一全國果業大市場,形成市場的開放性、規則的一致性、競爭的公平性、要素配置的高效性。那么從國家來講,如何來做到?當然通過改革。要破解區域間過度競爭、城鄉二元體制障礙、政府過度配置資源、領域過度壟斷等問題。
第二就是通過產業、產村、產城(鎮)融合發展的理念,推進果業一二三產融合與多功能發展。中央好多年都在講一二三產融合,現在一二三產融合還不夠,還要加上以農業為主線的縱向一體化,加上多功能發展。為什么要加多功能發展?我們要產業和村莊融合、產業和城鎮融合來做一二三產,光是產業不行,需要做農旅結合,這也有助于生態發展。我跟大家講個案例,好多年前安徽省碭山縣的碭山梨是一個大品牌,在計劃經濟的時候梨子少,雖然它的樣子不好看,皮很厚,核也很大碭山梨,但還是很受歡迎的。可是現在不行了,賣不掉,因為現在好多好吃的梨。怎么來改變這個局面,就通過多功能發展,跟互聯網結合,拿出梨子拍賣,在互聯網上直播,一個梨子可以賣很多錢,然后梨花一開,梨園里舉辦馬拉松,人氣就來了。果業產業最適合做一二三產融合,跟產業以外的東西結合,提供休閑內容,開辦民宿、農家旅社,與村落協同發展,提升產品附加值,產業就會興旺。
第三是通過土地流轉、分工分業、科技推廣的發展,推進果業的適度規模經營和多元化服務體系、科技支撐體系的有效匹配。果業跟大眾農產品不太一樣,大宗農產品、小麥、玉米、大豆是土地密集型的產業,機械化應用能力強,所以土地規模經營競爭力很強。但是果業是勞動密集型,所以它的規模經營以多少為適合,需要研究。不同區域要有不同的經營方式,家庭經營的果園、企業經營的果園,還是合作社經營的果園都是不一樣的,要有一個適度的規模,規模里面還有服務體系,尤其家庭經營,更離不開服務體系。再就是科技問題,這里指的是廣義的,除了栽培技術、品種技術以外,還有信息技術,要通過科技提高果業生產效率。考慮到果農的收入,必須要分工分業,要讓農民能夠賺錢,讓小農戶融入到現代果業中去,讓他們能夠增收致富。
最后一個通過品牌化引領、數字化(包括電商化、智能化)支撐、組織化載體的相互協同與賦能,推進果業的有效供給、果農增收和高質量發展。目前,因為行業能力不強,政府沒給行業賦能,農民、企業做農產品品牌都比較困難,即使做了最后也很難持續,需要政府的幫助。但是問題就在這,地方政府零碎化,鄉鎮是個政府,縣也是個政府,一個鄉鎮明明只有一種葡萄,卻各自做品牌,這就會浪費錢,所以政府需要做好引導、推進工作,然后行業積極跟進,一起把品牌做好。數字化現在很重要,它能夠鏈接渠道,是支撐性的。組織化就是果農的組織化,就是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民怎么跟企業能夠對接好很重要。所以,三化融合對果業發展來說很重要,在解決土地流轉問題,標準化問題,技術問題的基礎上,三化協同賦能能夠使果業更好地實現有效供給、高質量供給,同時又能夠協調果農的收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