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丨創造品牌傳播力,重塑消費新關系
導語
自2023年底,由我院胡曉云院長主筆的《品牌言說》一書出版以來,引發了政府,學術界,以及三農領域朋友們的廣泛關注。大家紛紛認為:在農業品牌成為鄉村振興重要抓手的當下,這本既有理論又有實踐案例的著作,像春雨一樣來得及時!
鑒于此,本學期開始,除了借助書籍渠道,我們網站決定開辟專題頻道,使得這些真知灼見更廣泛地傳播到更多讀者的眼前。3月份,我們結合茶季這個時間段,抽取了《品牌言說》一書中關于茶產業品牌方面的文章,形成“新茶季專題”進行發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4月份到6月份三個月,我們將繼續把《品牌言說》其他內容編輯成推文,以饗讀者。
這些文章跨度很長,前后有近10年,內容涉及也非常廣泛,涵蓋了農業品牌領域的理論和實踐,凝聚了胡曉云院長領銜的團隊的心血。期待這些文章的再交流,如春風化雨,能夠滋潤中國農業品牌的持續成長!
2024年4月1日
創造品牌傳播力
重塑消費新關系
品牌傳播是品牌建設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在品牌戰略規劃基礎上,亟需跟上品牌傳播與落地運營。在2017年11月10日舉辦的“2017中國農業品牌百縣大會”上,浙江大學CARD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胡曉云作了題為“創造品牌傳播力,塑造消費新關系”的演講,深度剖析了當前中國農業品牌傳播的“八大現象”,并提出了中國農業品牌傳播的“品牌八識”基本傳播模型,提出了“八大主張”。小編特將現場演講整理成文,以饗讀者。
一、回望2016主題
去年的“中國農業品牌百縣大會”上,我的主題演講的題目是:“品牌化:中國現代農業的戰略轉型”,我特別強調:品牌化是中國現代農業的戰略轉型,并提出了多個相關觀點:
(一)觀點一:中國進入品牌消費時代
今天與未來,我們處于品牌消費時代。消費者通過品牌消費、多元化消費,來彰顯自己的個性。
在這樣一個消費新時代,消費者被分為“大眾、小眾、精眾”等不同的消費階層,不同的消費族群與階層消費結構。
由于互聯網的誕生與發展,消費者在互聯網環境中維系著虛擬和現實并進的關系,消費者游走在虛擬與現實之間。
(二)觀點2:時代進入品牌經濟運行軌道
正是這個基本前提,催生了品牌經濟時代的誕生。這些年,在探索品牌的符號化、品牌關系鏈構建和品牌價值感誘發時,我們強調,品牌通過符號生產創造意義的同時,必須進入消費者的心智,從而形成更加深入的價值關系,創造消費價值感,形成品牌符號化-品牌關系鏈-品牌價值感。
(三)觀點3:農業品牌戰略的中國價值
在解剖中國農業品牌時,如何發掘農業品牌戰略的中國價值,如何選擇適合中國的農業品牌戰略,成為中國農業戰略轉型的重點。在七個宏觀價值(注:國家戰略:以農立國,品牌強國;可持續生態發展戰略:綠色有機生態;鄉村振興戰略: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新產業生態戰略:跨界融合;全球化應對戰略:品牌競爭;資源價值提升戰略:優質優價品牌溢價;國民素質提升戰略:安全品質保障)的前提下,“以品牌為核心,倒逼中國農業現代化”的方法論,對發掘農業品牌戰略的中國價值,乃至推動整個中國農業產業發展,有著決定性、革命性的意義。
(四)觀點4:選擇適合中國的農業品牌戰略
什么是適合中國的農業品牌戰略?經過從2004年開始的長期研究,我們堅定地倡導母子品牌互動發展模式,并強調區域公用品牌與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的互動多贏發展。區域公用品牌的創建模式可總結為以下三種:一是單產業突破,二是全產業整合,三是全資源融合。這些模式的實現,需要我們大家一起去探索、去創造,去獲得共贏。
(五)觀點5:選擇適合農業特征的品牌傳播
去年,我給大家畫了這樣一張圖:假設每個中國農業品牌就是一架飛向市場的戰斗機,那么應當是怎樣的一種傳播模式呢?符號傳播、文脈傳播、場景體驗傳播、媒體互聯傳播、消費體驗傳播的整合傳播,這是農業品牌傳播的基本模式。
如何打造品牌?如何讓品牌產生溢價?如何打造屬于品牌的價值感?我們需要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生產出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需要通過品牌傳播去鏈接消費者,讓消費者和產品同坐在一條船上,共創品牌資產,共享品牌精彩。
多年的數據研究證明,品牌傳播的投入和品牌傳播力、品牌收益、品牌價值之間呈現出非常緊密的關系。傳播是品牌的生命力,品牌必須通過傳播產生生命力量,必須通過傳播創造一系列的生命價值,傳播是品牌生命力。
二、提出2017觀點
(一)八種現象
分析目前中國農業品牌傳播的基本特征,我們不難得出以下八種現象。
現象1:傳播對象捕風捉影,精準傳播紙上畫虎
如今的市場,高端產品和土特產品兩極分化嚴重。究其根本,是傳播對象定位過于模糊。品牌的傳播對象是誰?品牌的傳播地點在哪兒?這些都是值得好好思索的問題。
現象2:符號傳播方興未艾,差異表征意義模糊
在品牌傳播中,符號傳播仍然存在著意義不明、表意模糊的現象。當品牌符號不被消費者關注時,屬于產品背后的意義,自然難以發揮獨有作用。
現象3:文脈傳播老調重彈,面目老舊難近新人
在文脈傳播時,我們常犯一個錯誤,那就是“老調重彈”。以茶葉為例,相比新加坡品牌“TWG1837”成功把茶葉店開成奢侈品店,我國茶葉品牌一直過度強調茶葉悠久的歷史和過去金貴的地位,兩者受新興消費者的關注程度高下立判。
現象4:場景傳播節慶有余,產地自樂銷地乏聲
在場景傳播中,我們更多關注的是農事節慶,卻忽略了銷地的聲音。怎樣以聲音傳播?怎樣在感官上,讓產品去占領消費者的心靈?這些都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現象5:媒體互聯多方受限,單打獨斗難成氣候
我們發現,大部分品牌都單打獨斗,缺乏頂層設計,缺乏整套的成本預計和效果評估。如何讓農產品真正成為一個品牌?如何讓城市的消費者去購買我們的農產品?城市人所接觸到的不同媒體和不同接觸點中,自己農產品的身影是否在他們的視野中出現過?消費者的生活鏈中,有沒有遇見你的品牌?
現象6:代言傳播冷熱參半,代言價值亟待計量
目前,中國農產品的國家品牌是由農業部部長代言的,這是一個轟轟烈烈、影響力非常大的壯舉。反觀一些基層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我們仍然需要注意如何采取正確的代言方式。在選擇代言時,我們要時常反問自己:代言的主要思維是什么?代言傳播能夠聚集力量,但如果選擇的代言者和品牌沒有關系,并不能夠真正提升品牌價值的話,代言傳播不僅發揮不了力量,反而會成為累贅。
圖 2 中國農產品國家品牌的代言者——農業部部長韓長賦
現象7:消費互動產銷兩難,互聯互通終成愿景
以“安徽阜陽土豆事件”舉例,安徽有賣不掉的土豆,而消費者卻常買不到好的土豆。消費者和農產品之間信息的不對稱,讓互聯互通成為了愿景。當我們用宋小菜、云集連接了兩端,問題迎刃而解。
現象8:新銳傳播隔岸觀火,近在咫尺海角天涯
新興的傳播路徑與傳播方法在其他產業、行業都格外流行,而農業品牌卻仍然固步自封,沒能讓這些有價值的辦法發揮其效用。
(二)中國農業品牌傳播的基本模式
面對今天中國農業品牌傳播的現狀,怎樣去創造、重塑消費者關系,將市場、價值、溢價的可能性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這成為大家關注的重點。
圖3 消費八識
在過去的品牌傳播過程中,我們基本上只停留在感官層面上,卻忽略了消費者對某一種味道、某一種產品的特色、某一種產品的喜好,是由他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支撐著的。這也是我想向大家強調的,中國農業品牌傳播的基本模式——品牌八識。
圖4 品牌八識
從圖4中我們可以看到,將來的中國農業傳播發展,可以通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的設備去傳遞感官的感受,讓兩個遙不可及的東西去產生關聯。同時,我們還要解決品牌的態度問題、潛在的消費問題、欲望的發現問題以及價值是否同源的問題。當消費者和產品之間價值相互認同的情況下,消費者便會來認同產品。
在中國農業品牌傳播的基本模式下,針對剛剛提出的八個現象,我向大家介紹一下我的“八個主張”。
主張1:傳播對象分層定位,降低成本精準溝通
傳播對象必須要分層定位,在進行溝通傳播的方案設計中,每個人的腦子里必須要有降低成本、精準溝通的理念。在這樣一個消費新市場中,有大眾,有各種各樣的小眾,還有金字塔頂端的精眾。在針對消費者的品牌中,我們首先要確定,自己的對象在哪里。
目前,眾多農產品都只是瞄準了大眾或產地區域市場,消費對象模糊不清。其實,每一個族群都有他們的消費,每一個族群都有他們的接觸點,要注意把握每個族群與媒介間不一樣的關系,并與之對應,采取不同的傳播策略、傳播接觸點與傳播方式。
當一個品牌面對大眾時,那這個品牌就要依靠規模化來取勝。如果從品牌溢價來看,我們要瞄準非常有個性的小眾。如果我們瞄準更大的品牌溢價,那必須更加注意精眾。在和精眾進行對話時,要格外小心,他們精致且精選,能讓你的品牌產生更大的溢價可能性和更強的潛在爆發力。精眾、小眾、大眾與IBRANDibrandBRAND可以形成對應關系。
主張2:傳播符號注重差異,表征個性提升價值
品牌戰略是差異化戰略,注重個性化的差異。農產品品牌進行符號表達時,相對而言,更具有文脈特征、地域風格,要顯得更加具有個性特色,才能夠體現每一個品牌獨特的差異價值。品牌是符號的哲學,依靠差異化符號產生消費關注與消費價值。如這些年來中心規劃中的符號設計,是具有充分的差異化及其品牌張力的。
主張3:傳播文脈突破時限,調整表達鏈接新人
我們從歷史走來,我們站在今天,我們要面向未來。但如果只是把我們的腳步停留在歷史,我們站在今天,卻不展望未來,我們就會失去未來。我們要不斷挖掘文脈、進行創新。以熊貓舉例,中國很多農業企業,還有一些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他們只會站在中國傳統意義上去解釋熊貓。而美國將熊貓塑造成了“功夫熊貓”,日本則在熊貓的基礎上創造了“熊本熊”,事實證明,這兩個熊貓為它們各自不同的品牌獲得了非常高的溢價,這種“鏈接新人”的方法值得我們去學習借鑒,應當學習挖掘文脈、承繼文脈與突破文脈的辯證法。
主張4:場景傳播體驗先行,產銷互聯消弭距離
我們不要將農事節慶、展銷展示活動變成農戶的秀場,而忽視了消費者的參與感。贛南臍橙曾進行過這樣的探索:它將產地搬到了互聯網,通過互聯網,不僅實現和多地人的對接,還縮小了產和銷之間的距離。
主張5:生活媒體360°互聯,整合傳播無縫對接
只有將消費者的生活軌跡洞察清楚,了解生活圈的媒體,用360°媒體互聯應對市場時,才能夠實現真正的整合品牌傳播。整合品牌傳播是指與消費者的生活同節奏,并將其包圍在品牌世界中,在每一個節點上,當消費者需要你的時候,當他有意無意時,都能夠遇見品牌,讓品牌成為他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構成部分。要讓消費者成為品牌共生、共享的一部分,就必須先讓消費者遇見你的品牌。
主張6:代言傳播效果為先,創IP形象原創增值
當選擇一個代言人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反復問自己,他到底能夠帶來什么。請一個成本代價非常高的明星時,一旦他出現問題,或爆出負面消息,整個品牌戰略都要調整,這對品牌來講,是非常大的風險。美國在1996年時曾評過二十世紀最具品牌影響力的品牌形象,獲勝的幾乎全是虛擬代言人。這些虛擬代言人是我們品牌設計者去創造、掌控的,這意味著,它們能夠控制或根本沒有負面信息。今天談起IP形象,有人認為,就只是做個logo,或者只是做一個虛擬代言人的設計。其實,原創是根本,但只是一個IP的原創設計還遠遠不夠,要做好IP形象,需要一直延續下去,一直講故事。比如說武功獼猴桃,我們設計了一個IP形象,而這個形象,應當不斷地煥發生命的精彩,講武功小子的故事,才是有價值的。
主張7:消費訴求觸角多元,物理精神雙核擊打
在今天消費去中心化的時代,消費者是非常多元的,如果單打一的話,很有可能會打不中,因此,品牌訴求需要根據階層消費、多元消費的基本需求,實現物理功能和精神功能的雙核實打。我們在做“武當道茶”品牌規劃時,也反復思索,如何實現功能和精神的雙核擊打。最終,我們從道家、道教、武當道教與現代人的問題(只希望獲得個人自由但不守規矩),提出了品牌態度:“樸守方圓,循心而行”的品牌態度。通過品牌的價值觀和態度,去對應今天的消費者,才能真正震撼消費者的心靈。
主張8:適時利用新銳傳播,海角天涯近在咫尺
在大部分地區,農產品還是用比較傳統的方式進行傳播與展示,對于今天的消費者來講,體驗感不夠。如何利用新銳傳播路徑和方法,去宣傳介紹自己的產品,一定能夠產生更好的傳播效果。當今,新型傳播路徑與傳播方法很多,如智能傳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只能應用)、IP傳播(原創,人性化傳播)、移動傳播(隨時隨地,自由自在)、社交傳播(交互;人機對話;人際交流)、視頻傳播(互聯網娛樂)、生活圈傳播(分眾傳播,電梯樓宇廣告)、族群傳播(校園傳播,精眾傳播);場景傳播(VRAR、體驗傳播、場域傳播),娛樂傳播(明星代言、娛樂節目、娛樂精神)、態度傳播(價值觀傳播)等等,我們應當打破傳統傳播方式限制,利用新銳傳播,重塑消費新關系。
如何利用這些新銳傳播策略與方式,創造品牌傳播力,重塑中國農業的消費新關系?相信接下來出場的幾位大咖會解答大家的疑問。
“八個主張,一個基本模式”是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的主要觀點,謝謝!